你的快遞有風險 請你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1月16日,國家郵政局安全監督管理司發出通知,要求各企業要切實做好國際郵件快件處理場所消毒、通風等工作,對進口國際郵件快件,要在進入生產處理環節之后,第一時間逐件進行外包裝各面全覆蓋消毒,并制定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進口郵件快件疫情防控處置方案。
新冠病毒在低溫下長時間存活并經冷鏈傳播的案例,過去一年多來在我國部分地區曾先后出現報道。我國疫情防控一直堅持人、物、環境同防。
不過,梳理公開報道中的“物傳人”情況,可以發現基本是市場、物流等第一接觸點的人員感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物傳人”的限定條件較多,并非新冠病毒主要傳播方式。
在此前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物傳人”要造成感染,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物品污染較重;二是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較長,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時間越長;三是接觸污染物品時未采取適當防護措施。
吳尊友認為,相比受到人感染,受到物感染的病毒量不同,病例容易出現無癥狀感染或輕癥感染,往往發現不夠及時,可能引發新的疫情。
既往案例中,一度有過部分食品表面檢測出核酸陽性,曾引發“物傳人”擔憂。為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負責人專門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來都可能是核酸陽性。光是檢出核酸陽性,不代表具有傳染性,只能說明曾被新冠病毒污染過。
據杭州發布,為了更好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回應民生關切問題,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趙剛就市民關心的個人防護問題、預防“物傳人”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國內多地報告涉進口物品核酸檢測陽性案例,存在極大“物傳人”感染風險,市民在收取入境物品應注意什么?
預防因收取快遞被新冠病毒感染,首先從取快遞開始,建議市民選擇無接觸方式取件。其次,在收取快遞時做好適度的個人防護,如戴好醫用口罩和手套等。